第(3/3)页 “今年朝堂的目标,是让百姓过个安稳年,少受些罪。” “积蓄实力,增强国力。” “至于云南,传旨王文,加快修驰道的速度,大力怀柔土司治下的土人,化土为汉。” 朱祁钰微微停顿: “诸卿,麓川真的很难打吗?” “绝不是!” “凭借大明的实力,若在内地,打一百个麓川,都没问题!” “但在云南,一个麓川,就能让大明陨落。” “朕敢断言,再打一次麓川,换上大明的精锐部队去,也照样打不过麓川。” “原因什么?大家想过吗?” “因为云南虽是大明治下,其实大明军是客场作战,那些土司和大明不是一条心的。” “云南的当务之急,不是什么麓川,而是快速怀柔土司。” “借用土司的实力,驱逐麓川,守住边境线。” “等到明年,朕再着手清理云南,只有化土为汉,把云南彻彻底底的变成了大明领土。” “到时候自然瓜熟蒂落,朕就给麓川点颜色看看。” “大明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让令其亡国灭种!” “朕正愁治理黄河缺人呢,等朕灭了一国,就驱逐其国民,为大明修建黄河!” “朕要用他国的钱,治我们的河;用他们的人,修我们的河!” “传旨给王文,和个个土司搞好关系,令土司子女入中原,领略中原风采。” “多多给赏赐,对麓川也要该低头就低头,能怀柔尽量怀柔。” “为了积蓄力量,趴伏下去,并不是耻辱的事。” “耻辱的是,站不起来!” “趴下去,可以,但要站起来!” 朱祁钰厉声道:“今天忍辱偷生,是为了明天打死他们!” “诸卿,西南、西北、两广都不能乱。” “如今朝堂的心思都在北方,哪怕对海盗,咱们该低头,也得低头。” “朕不想浪费民力,让老百姓受苦,去穷兵黩武的打仗。” “朕要治理国家的同时,循序渐进的打仗,一点点蚕食敌人。” “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蚕食掉周围所有敌人,这些都是朕这个皇帝该做的事。” 听朱祁钰长篇大论说完。 奉天殿朝臣跪在地上,山呼万岁。 胡濙满脸欣慰,若皇帝穷兵黩武,他才难受呢。 为何文官不喜欢打仗。 打仗受苦的是百姓,他们学的圣贤书,告诉他们要爱民如子。 虽然他们自己不愿做,但希望皇帝能做到。 “外面的雨还那么大。” 朱祁钰叹息:“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啊。” 这人也怪。 前些天盼着下雨,这回下雨了,反而盼着什么时候停。 “退朝吧,朕回乾清宫处置政务,今日雨大,有任何事下奏章入宫,朕随时都看。” 朱祁钰走下丹陛。 “臣等恭送陛下!” 出了殿,几个太监撑伞,朱祁钰登上御辇,返回乾清宫。 朱祁钰透过窗子看了一眼:“多事之秋啊,边境全都不安定,得腾出手来,慢慢破局。” 处置了两个时辰的政务。 朱祁钰活动的间隙,冯孝小心翼翼道:“皇爷,晋商还在西华门外候着呢。” “啊?” 朱祁钰都给他们忘了,忍俊不禁:“让他们回去吧,等雨停了,朕再诏见他们。” 他们淋了十个时辰的雨,结果皇帝的面都没见到,又被赶回去了。 “这楚王府不安分啊。” 这是年富上的奏章。 年富带人去楚王府抄家,结果抄了个寂寞。 楚王府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了。 “朱埱呢?”朱祁钰问。 “回皇爷,已经押解出京去凤阳了。”冯孝回禀。 “赐死。” 朱祁钰目光凌厉:“传旨楚王府上下,一律赐死!” 冯孝吓了一跳,赶紧去传旨。 “传旨给年富,把和楚王有姻亲的家族,一概抓起来,令他们共补齐一千万两银子,补不齐的就送去河套做苦力。” 嘶! 冯孝倒吸口冷气,一千万银子,皇帝这是摆明了削了和楚王有姻亲的家族啊。 这是报复! 楚王府被搬空,财货能去哪? 肯定是他家的亲戚家里啊,这一代楚王没儿子,兄弟又都在京师,肯定进他妻妾娘家口袋了。 敢动朕的东西,活得不耐烦了! 年富没写楚藩其他郡王,想来那些人不敢明目张胆和朝堂作对。 偷着藏一些肯定是有的,但大概不差,也就过去了。 像楚王做得这么明显的,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那就成全你们喽? “你亲自去宗人府传旨,因楚王府贪婪,降格东安王朱季塛、大冶王朱季堧为镇国将军,保留将军号,取消宗禄。” 朱祁钰更狠。 把楚王的两个弟弟给降格了,又削了宗禄,他们靠什么活呢? 皇帝不管。 之前出了政策,允许将军参加科举。 想活下去,就得参加科举,考个进士,否则只能饿死了。 因为楚王没儿子,所以惩罚他弟弟。 很合理。 “传旨给年富,以后这等小事不必上报,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朱祁钰让怀恩亲自写密奏回复。 有意历练怀恩的能力。 怀恩确实够聪明,又有文采,他有意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外面雨声淅淅沥沥。 朱祁钰在灯下处置奏章。 过了很久,冯孝小声道:“皇爷,雨势变小了?” 朱祁钰放下笔墨,走到窗口:“下了几个时辰了?” “回皇爷,近十三个时辰了。” “传旨户部,注意汛灾,做好京畿防汛。”朱祁钰让人快去传旨,令耿九畴动起来。 户部已经忙开了。 大雨下了十三个时辰,有些人家被水冲走了,京中受灾情况还好些,京外不少人家,前几天还过得不错,结果被大雨冲没了。 京畿各条河都在涨水。 “快派人守住金水河,金水河绝对不能涨水!”耿九畴厉声道。 金水河关乎紫禁城,一旦涨水,被淹的就是皇宫了。 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同时,派人入宫请圣旨,调水军屯守金水河,护住皇宫。 朱祁钰收到耿九畴请旨,微微颔首:“告诉他,皇宫无须担心,皇宫排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不会有事,反倒是河水沿岸的百姓,怕是要受灾了。” “令户部派人下去,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赈灾。” 朱祁钰关心百姓。 到了夜里时,雨才停。 整整下了十五个时辰。 “希望不要再下了。”朱祁钰满腹愁肠,辗转反侧。 大殿里很潮。 被褥也潮。 他觉得景泰八年,是个多事之年,处处不顺。 打赢了瓦剌,来了鞑靼。 麓川、东吁掠边。 两广有异动。 国内也不安稳,尚且有宣镇、山西、山东、湖南、湖北、江西需要犁清。 今年粮食问题会更大。 若救济不及时,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会沦为流民,最终成为一具白骨。 人口是国力,能保全尽量保全吧。 今年实在太不顺了。 胡思乱想中,迷迷糊糊睡过去。 翌日,下了朝。 朱祁钰去西华门。 晋商诸多股在宫门口跪着。 前天跪了一晚上,挨了一晚上的雨浇,结果皇帝没来。 浇了十几个时辰。 回去都发烧了。 今天拖着病体来西华门叩见。 吱嘎,吱嘎! 西华门的大门开启,御辇出来。 朱祁钰走下御辇,坐在门洞子里的龙椅上,门外的商贾看不到皇帝的面庞。 “诸位为国朝做的贡献,朕看到了。” 朱祁钰缓缓道:“所以朕赐下一个科举名额,你们可有推举出来,谁参加科举啊?” 一句话,把本想团结一致的晋商,直接分崩离析。 为了这个名额,大家能打破脑袋。 商户啊,谁不想变成民户,拥有科举的资格? 不然,他们为什么大肆投资读书人,即便那些读书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他们还像狗皮膏药一样粘着人家。 图什么? 不就是官位嘛! “因为你们的贡献,宣镇、河套才能重建。” “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朱祁钰捡好听的说。 晋商下意识以为皇帝是嘉奖他们呢。 “平阳张氏,可有人在?”朱祁钰问。 “草民张昌,叩见陛下!” 一个垂垂老者膝行出来,脸上看不出喜和忧。 “你跟张仁孝什么关系?”朱祁钰问。 “回陛下,草民是张仁孝叔叔辈的,但是远支族叔。”张昌话很少。 “平阳张氏,在晋商当中也是了不得的。” 朱祁钰予以肯定:“只是,朕最近听说一个名字,镇边城所的张广,你认识吗?” 太困了,欠一千字,下一章补回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