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 玄武之变-《华夏真相集》


    第(3/3)页

      太宗有日散朝,与侍臣谈论周、秦修短迥异原因。

      左仆射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故曰周、秦得天下虽同,人心得失则异。

      太宗说道: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悬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

      萧瑀顿首称谢,深愧不及天子明达。

      镜头转换,按下长安,复说幽州。

      王君廓自从施计冤害庐江王李瑗,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行军总管,便在幽州骄横不法,欺压群僚百姓。长史李玄道多以朝廷法度规劝约束,王君廓由此常不自安。

      贞观元年九月,唐太宗征召王君廓入朝。

      王君廓怀疑是被长史李玄道密告,便策谋叛逃突厥。行至半途,因遇盘查,杀死驿吏,因此被朝廷发觉。当王君廓将要逃到突厥时,途中却被乡民杀死。

      唐太宗李世民念及王君廓以往功劳,下令将其收葬,并欲令其子孙袭爵。

      御史大夫温彦博奏道:王君廓乃是叛臣,不应使其后人继续享受封邑。

      唐太宗听从其谏,遂将王君廓贬为庶人。王君廓年轻时便无行状,曾以竹笱倒扣丝绸商人脑袋,趁机将丝绸抢走。至此身死之后失爵,知者皆谓是不积阴德果报。

      贞观元年九月,唐太宗命宇文士及为检校凉州都督,巡抚陇西之地。宇文士及威惠并施,盛陈兵卫,礼贤下士,深得民心。复征为殿中监,不久因病外放为蒲州刺史。

      此时御史大夫杜淹参豫朝政,推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说其堪为重用。

      唐太宗便问:邸怀道有何行能,卿予重荐?

      杜淹奏道:当初隋炀帝将幸江都,邸怀道时为吏部主事,独言不可。

      太宗又问:卿既称怀道为是,当时何不正谏隋帝?

      杜淹答道:臣当时不居重任,又知谏必不从,徒死无益,因此不言。

      太宗又问:卿知炀帝不可谏,则何为立其朝班?既立其朝,又何得不谏?卿仕隋朝可云位卑,后仕王世充尊显,又何不谏?

      杜淹答道:臣于世充非不曾谏,但不从耳。

      太宗又问:世充若贤而纳谏,不应亡国;若暴而拒谏,卿何得免祸?

      杜淹满头冒汗,再拜奏道:臣今遇明主,愿尽死以谏。

      太宗闻而大笑:卿可谓舌灿莲花,八面玲珑。

      当时天下安定,四夷来朝。惟有岭南酋长冯盎,因与俚僚人酋帅谈殿等迭相攻击,久未入朝。岭南诸州守吏由此皆都上奏,称其造反,前后十数奏章,络绎不绝而至长安。

      字幕:冯盎,字明达,广东高州良德。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英之孙,石龙太守冯仆之子。少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门荫获授宋康县令。

      隋文帝时,冯盎因参与平定王仲宣起义有功,被隋文帝任命为高州刺史。其后陆续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獠人叛乱,更授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

      隋朝灭亡后,冯盎回到岭南聚众数万,自任首领,依附反王林士弘,击败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人,占据广州、苍梧、朱崖之地,自领岭南总管。

      武德五年,冯盎自动归顺唐朝,被唐高祖授为上柱国、高州总管、耿国公。又相继平定罗窦各洞獠民反叛,深受唐太宗李世民夸赞。

      因其勤勉清明,深受部下吏民将士爱戴。

      只因冯盎不朝,被岭南诸州守吏诬告,太宗览奏大惊,便命将军蔺謩为帅,就地征发江东及岭南数十州之兵,前往讨伐。

      御史大夫魏徵上书谏道:今中国初定,岭南瘴疠险远,不可以擅兴大兵。且冯盎反状未成,更未宜兴师动众,以激起真正祸乱。

      太宗惊奇问道:今岭南各州,具疏首告者道路不绝,卿何云冯盎反状未成?

      魏徵答道:冯盎若反,必分兵据险,攻掠州县。今告其造反者前不绝已有数年,然而不见冯盎之兵出境,此其不反朝廷明矣。诸州既疑其反,陛下又不遣使镇抚,彼故不敢入朝。若遣信臣示以至诚,彼喜于免祸,可不烦兵而服。

      太宗称善,乃罢兵遣使持节,往岭南慰谕。冯盎奉诏,果遣其子冯智戴随使入朝。太宗赞道:魏徵令我发一介之使,而岭表遂安,胜过十万之师。

      贞观元年十二月,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谋反。

      字幕:李孝常,唐高祖李渊族弟,夫人太穆皇后窦氏家族女婿。

      李孝常之父李圆通孔武有力,隋时历任太子左庶子、尚书左丞、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李孝常因门荫之故,曾任隋朝华阴令,掌握永丰仓。

      李渊太原起兵后,向关中进军,因途中粮尽,故迟迟未能渡河入关。

      李孝常遂举华阴永丰仓迎降高祖,保证唐军粮草供应;又赈济饥荒稳定民心,为李渊定鼎关中东向而争天下立下大功。且断绝隋炀帝西归之望,终致身死,李唐统治初步确立。

      李渊称帝之后,叙论李孝常开国大功,遂封义安郡王重爵,名列勋戚。

      李孝常既封郡王,因入朝留居京师,交结权贵,并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统军元弘善交厚,又与监门将军长孙安业互说符命,密谋以宿卫兵作乱。

      字幕:长孙安业,长孙晟之子,长孙皇后异母兄。素来嗜酒无赖,是个纨绔子弟。

      其父病卒之后,弟长孙无忌及长孙皇后并皆年幼,长孙安业不肯扶养,无忌及妹只得依附舅父,寄人篱下,长大成人。

      太宗李世民即位,长孙皇后不以往年旧怨为意,对此位兄长恩礼甚厚。

      李孝常其后归藩利州,依据符命起兵造反,便约长孙安业以为内应。未料符命不灵,利州郡王刚刚起兵便被太宗遣发尉迟恭平灭,并擒至京,帝命斩之。

      利州王造反失败,长孙安业欲为内应之事便即泄露。罪当斩首,并灭其家。

      长孙皇后涕泣不已,为兄长固请太宗:安业之罪,诚当万死。然其当初不慈于妾,天下无不知之;今若处以极刑,世人必谓妾为报复所为,恐亦为圣朝之累也。

      太宗由是法外施恩,命将长孙安业流放巂州,凄凉了结此生。

      李孝常既死,唐太宗便不相信宗室勋戚,甚以北边守将为忧。后经反复权衡,遂命武士彟为利州都督,统掌利、隆、始、静、西、龙等六州诸军事,克期赴任。

      镜头闪回,叙述武士彟来历。

      字幕:武士彟,表字信,并州文水人,父名武华,家族世代经商,十分富裕。

      武士彟才器详敏,少有大节,长大后深沉多大略。每读书至忠臣事迹,便反复研读,立志要出人头地。

      隋朝大业年间,经营木材生意,参与东都洛阳营建,但得罪司空杨素,后因杨雄、牛弘庇护免祸。其后弃商从戎,参军入伍,在鹰扬府为队正。

      李渊为并州刺史、河东抚慰大使期间,曾在武士彟家中休息,二人从此成为朋友。李渊视若心腹,辟为行军司铠参军,成为太原留守府幕僚。

      大业十三年,武士彟力劝李渊起事。于是李渊广招兵士,全由亲将刘弘基、长孙顺德统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闻报,便欲逮捕刘弘基、长孙顺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