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策略-《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第(1/3)页

    “什么,鸡,鸡蛋???”

    王亚芹拿着电话,眉头紧促,嘴巴微张,如同雕塑一般定定地立在靳芳芳的办公桌前一动不动。

    过了好几秒钟,她猛地吸了口气,似乎要扑灭胸中的轰然腾起的烈焰。

    靳芳芳眼瞅着她胸口起伏,跟班门弄斧似的,问道:“怎么啦?”

    王亚芹指着已经挂断的手机,以难以置信地口吻道:“芳芳姐,你知道他们在魔都怎么组建影迷组织的吗?!”

    “发鸡蛋!”

    “我的天呢,这算什么呀,梦回1998吗?”王亚芹此时不知道自己该哭还是该笑,“我特么真的就不明白海润为什么要做电影?!”

    可是她笑不出来,作为徐容的助理、经纪人,她比任何一个人更清楚徐容为《毒战》付出的心血超过以往他拍摄的任何一部戏。

    这是决定他能否成为“影星”的关键,一旦《毒战》失利,除非他自己投资,否则三年内几乎不可能担任任何大制作电影的主演。

    在《毒战》的营销分工当中,靳芳芳负责把控整体方向,具体执行则是由海润的团队负责。

    但她完全没想到海润的营销团队那么接地气。

    靳芳芳曾在海润工作过三年,对海润的风格早已习以为常,此时见王亚芹气的脸色通红,反而笑着劝道:“消消气,为别人的愚蠢跟自己过不去,不值当。”

    “海润啊,就是典型的没有大公司的命,却得了大公司的病。”

    王亚芹看着似乎早已有所预料的靳芳芳,缓缓平复了心头的不平,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毒战》和《画皮》依旧在传统媒体、网络、自媒体、新媒体各个层面持续交锋,而双方为了占据舆论的上风,极为默契地采取了矩阵式营销,几乎都将广告投放到了每一个电影受众。

    绝大多数观众看到“《画皮》,中国第一部3d中国式魔化大片。”之类的内容,很容易判断的出这是《画皮》的营销手段。

    但这是上个世纪的营销手段。

    矩阵式营销不仅仅在于全渠道覆盖,还在于让人防不胜防的“地图炮”营销模式,双方瞄准的也并非各自的坚定支持者。

    无论对影片持有期待的粉丝、影迷,还是漠视甚至讨厌的一般电影消费者,双方都做到了精准的广告投放。

    于本身就抱有支持、期待的受众,《毒战》和《画皮》为了稳固基本盘,基本上投入过半费用展开品牌营销。

    而对于讨厌《画皮》、《毒战》本身,甚至讨厌二者铺天盖地营销模式的观众而言,则是投放诸如“《画皮》再添黑料,被指花钱买水军,给影评人上万红包。”、“《毒战》营销翻车,被知名大v发律师函警告。”等软性广告。

    而对于持有中立观点甚至漠视的群体,则以“中国电影乱象何时休?”或者“中国电影工业化元年?”为标题,乃至于其他看上去完全不想干的内容进行推送,最终达成曲线营销的目的。

    矩阵式营销模式之下,无论讨厌还是喜欢的消费者,都被裹挟着贡献“流量”,从而增加影片的关注度、讨论度。

    一旦形成关注和讨论,前期品牌宣传的效果立刻就会展现,在真假难辨的新闻当中,消费者大概率会去亲身验证到底是好还是坏。

    但相比于《画皮》有组织有纪律的宣传,《毒战》还缺少最有效的一环。

    线下“影迷”组织。

    除在网络上为广大拥趸提供舆论的“战壕”外,影迷组织在购票时还能起到头雁、领头羊的效果,另外,在正式上映后,“影迷”组织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真正观众的观影感受,让他们在观影后“情不自禁”的为影片宣传。

    幽灵场能够拉升票房,但是所谓的“口碑”才是票房持续坚挺的关键。

    但是“口碑”是可以人为制造的。

    当观众进入影院或者从客户端购票,若发现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购票甚至无人购票,必然会有所犹豫。

    但若是形成“《毒战》的票很难抢”的群体印象,至少能迎来开门红。

    高开高走是常态,低开高走是奇迹,而奇迹发生的概率往往为0。

    其次,当影片到了煽情的情节,当影院大半人都在哭或者笑,其给观众带来的震撼便会远超影片本身传递的情感。

    靳芳芳已经设计了“观众”哭的时间点,以及哭的效果,并且也准备好了将这些“嚎啕大哭”的画面作为第二波的宣传的切入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