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先别说话,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们再论!-《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页

    夜里的京城,鸡飞狗跳。

    巡捕营全员出动,鞭打京中僧道。

    这年代的百姓娱乐活动不多,今晚热闹却不少,看着那些高僧、道士被拉出庙观鞭打。

    信徒不忍直视,暗骂作孽。

    不信僧道的,围观吃瓜,津津有味。

    京中鸡飞狗跳,朱祁钰睡得安稳。

    早起运动后,开始用早膳。

    运动了两个月有余,身体越来越好,他开始提石锁,连提十次,尚且不累,过犹不及,并不多练。

    每日服药、用药膳,精力大大提高,每日早朝、批阅奏章,超强度工作近五个时辰,并未感到特别疲劳。

    饭量也大大增加,尚食局、太医院每日精心给他准备的饭菜,谈不上好吃,但以营养为主,他也不挑食,全部吃光,身体肉眼可见的康健。

    当然了,这也归功于戒.瑟。

    在太监服侍下,换了龙袍,坐上御辇上朝。

    路上,怀恩给他读《左传》注释。

    他没工夫看,就用运动、用膳、路上的时间,让太监读,每天他要读的书,都由太监读。

    如《左传》,是由侍讲学士写好的注释,正常应该由侍讲学士进宫讲学。

    奈何,皇帝没有时间,经筵讲学一拖再拖,干脆,让侍讲学士写好了,交给太监,由太监在皇帝休息间隙时,读给他听。

    只是有些不懂的地方,朱祁钰没法问,问了太监也不懂。

    好在怀恩心细,善于察言观色,知道皇爷哪里不懂,便及时记下来,抄写给侍讲学士,由侍讲学士写好后,明日怀恩再给解读。

    皇帝读的书非常杂,除了他想读的,就是侍讲学士安排好的,写好注释便交给宫中。

    进了奉天殿。

    朱祁钰走上丹陛,坐在龙椅上:“平身吧。”

    “范广给朕上的密奏,他正在河套上!”

    朱祁钰率先开口:“听得朕心驰神往,也想去河套上,想站在贺兰山上登高望远!”

    “把地图呈上来。”

    “朕打算在这,重建包头城,在这,重建五原城!”

    “再扩修银川坚城,在河套中间,范广清理牧民后,重建夏州。”

    “沿途多修堡垒,百姓农闲时住在堡垒内,农忙时耕种、放牧。”

    “河套暂时由中枢直管,朕亲自来管。”

    “诸卿怎么看?”

    百官围着地图看,发现包头和五原,都在河套之外,如两个犄角一般。

    皇帝太贪心了,得了河套还不知足,却在河外建城,靡费更多。

    “陛下,反正都建了两座大城,干脆在此,重建云中城。”

    胡濙指着准格尔旗的地带。

    此地毗邻山西,和包头、五原,形成三个点,包裹整个河套。

    “云中名字好,秦始皇设云中郡,今天朕收回此地,便设云中城,圆了祖龙之心!”

    朱祁钰颔首:“沿着河套,建大城,再以堡垒、墩台,彼此为哨,相互呼应,便如铜墙铁壁一般,瓦剌打不进来的!”

    您就折腾吧!

    早晚自己放弃!

    连牧民都看不上的地方,您想想,差到啥地步。

    “诸卿,靡费不必担心,都由内帑承担。”朱祁钰就是壕。

    群臣翻白眼,那是您的钱吗?

    晋商千年积蓄,都让您撒河套、宣镇去了。

    也对,难怪您不心疼,心疼的是晋商啊,这几天,布政司门前,天天有商贾哭诉。

    “陛下,在河套放牧的牧民,您是想同化,还是杀掉?”胡濙忽然问。

    “男人杀了,女人留下。”朱祁钰不假思索回答。

    “这些牧民,在此繁衍生息上百年,您若行厉法,恐怕后患无穷,难不成范广永远驻扎在河套吗?”

    “老太傅有什么妙策,就快些说吧。”

    胡濙回禀道:“一手刀子,一手安抚,同化牧民,为我所用。”

    “您想想,新搬迁过去的汉民,以及收拢的关西七卫,懂得放牧吗?懂得本地气候吗?懂得耕种吗?”

    “与其慢慢摸索,不如用现有的经验。”

    “老臣想过了,能沦落在此放牧的牧民,多是弱小的部族,不如我们同化吸收,充作汉人丁口。”

    化胡为汉,这是历朝历代一直在做的事情。

    “老太傅,范广密奏中说,鄂尔多斯部,从漠北南移,有心入河套放牧。”

    朱祁钰忽然想起来,密奏上还有这样一条。

    “鄂尔多斯部?可是蒙古‘八白室’的后裔?”

    王伟最近在通读蒙古史,知道这个鄂尔多斯部,是守卫成吉思汗陵寝卫队的后人,乃是蒙古万户。

    朱祁钰不知道,就是范广提了一嘴。

    胡濙却点点头:“蒙古衰微后,鄂尔多斯部北移,如今怕是草原上一片血海,瓦剌、鞑靼都陷入内斗,所以鄂尔多斯想南移,进入河套生存。”

    “陛下,范广密报中,可有说鄂尔多斯人,是主动联络,还是我方探马得知的情报?”

    “没有细说,只是带了一嘴。”朱祁钰让人去取密奏,给胡濙看。

    胡濙沉吟半晌,才道:“陛下,倘若鄂尔多斯愿意内附,大明便应承下来,允其在河套放牧。”

    “老太傅,我们的地盘,凭什么给蒙人放牧?”王伟皱眉。

    “那汉民,可愿意移民河套呢?”胡濙反问他。

    “朝堂若是强征,移民百万都可以。”王伟冷硬道。

    他是个大汉主义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和于谦一模一样。

    胡濙却不生气,笑眯眯道:“汉,之所以强,是因为兼容并蓄,汉文化的伟大,在于包容!”

    “汉人是从何而来的?”

    “是三皇五帝、夏商西周一脉相承而来,又化胡为汉,扩大汉人族群、扩大汉人生存领域,以文字、文化、文明产生的认同感,才有了汉!”

    “而非血脉。”

    “汉文化的勃勃生命力,在于吸收。”

    “汉语是浑然天成的吗?并不,是不断发展、吸收来的。”

    “从汉武帝开丝绸之路起,便不断翻译西番文化,从中看西番的历史、学习西番的文化,然后合并进入汉文化当中。”

    “传承至今,又有胡人文化、有夷人文化,全被吸收成了汉文化!”

    “汉人,一次次亡天下,为何一次次重建华夏?”

    “五胡乱华,如今可还有五胡?多少五胡被同化成了汉人?”

    “辽金元坐天下,才过去多少年,如今可还有契丹人?女真人?蒙人有多少人被汉化?我朝便有多少蒙人效力?”

    胡濙笑道:“泱泱大明,还怕汉化不了一个小小的蒙古部落?”

    “不消三十年,鄂尔多斯部,个个穿汉衣,说汉语,谁都分不出来,他们是汉人,还是蒙人!”

    “你们在算算,蒙人有多少人,汉人又有多少人?”

    “把蒙人,放进汉人里面,连个水花都打不起来!”

    “陛下,诸君,若能同化,何必要打仗啊?”

    胡濙笑道:“只要他们敢来,咱们就安置,用不了多少年,河套人丁繁茂,都是自愿认同自己是汉人的汉人!”

    这一番话,惹得朝堂上不断点头。

    连朱祁钰也觉得非常有道理。

    王伟深深一礼:“老太傅格局、用心之深,下官敬佩。”

    “安置三年后,就让他们改汉姓。”

    “再让彼此通婚,让汉人娶他们的女人,让他们的男人,娶汉女。”

    “不消三十年,这蒙人部落呀,就消融于水了。”

    胡濙笑道:“倘若还有蒙人部族,愿意南迁,咱们都一并接收了。”

    “河套安置不下,便往宁夏、甘肃安置,安置满了,就往陕西、山西安置!”

    “咱们汉家江山,就是地大物博,来多少人,都装得下!”

    “何况,陛下还要收回漠北呢,这些人,可都是咱们纵横漠北的先驱啊,有了他们还担心找不到路吗?”

    朝堂上下全部点头。

    “老成谋国,哈哈哈!”

    “就按照老太傅说的办!”

    朱祁钰扬起笑脸:“不止对蒙人,对诸苗、西域人、朝鲜人、女真人,皆行此办法!”

    “愿意投降过来的,一并接纳,不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咱们大明地大物博,再装个一万万人都装得下!”

    “进来了,就别想逃了,全都变成汉人!”

    “区区三十年,朕等得!朝堂也等得!”

    “翰林,将老太傅句句真言誊写好了,交给原杰,带去河套,就按照这个策略办!”

    “再传旨给范广,不要驱逐牧民了,留下来,同化掉!”

    “老太傅策略虽好,但是陛下,如今天下承平,汉女未必愿意嫁给胡人!”

    耿九畴出班,道:“微臣掌管户部,对民间嫁娶略有耳闻。”

    “如今盛世,民间女子普遍追求高嫁,宁愿去富户家为妾,也不愿意做农户家的嫡妻。”

    “最近,微臣查阅黄册,发现个奇怪的事。”

    “男女丁口比例持平,甚至女子稍多。”

    “但是,很多男子却讨不到媳妇。”

    “微臣询问了户部主事才知道。”

    “一家女百家求,女子到了适婚年纪,媒婆踩破了她家的门槛儿。”

    “但是女儿家并不愿意平嫁,都在追求高嫁。”

    “微臣得知,宛平县的富户,家中都有妻妾上百人。”

    “父亲妻妾多,儿子妻妾更多,导致父子在家比妻妾的数量,何其可笑。”

    “连京畿都尚且如此,何况地方了?”

    “陛下,老太傅的策略虽好,”

    “微臣担心,恐怕很难找到适龄女子。”

    “尤其是嫁给胡人,胡人的习气与中原人不一样,他们逐草而居,陋习极多,连吾等皆视为禽兽。”

    “中原的女儿家,恐怕都不愿意下嫁。”

    耿九畴深深一礼。

    朱祁钰嗤笑:“富户过得比朕都舒服啊,朕这后宫里,才两个人啊。”

    “耿九畴说的对,但女子不是问题。”

    “朕打算将朝鲜女人,多多引入中原,嫁给中原男子,到时候再选出一部分,嫁给胡人也可。”

    “倒是民间的风气,朝堂要多多注意啊。”

    “大明虽然蒸蒸日上,但丁口永远是缺少的,必须多多生孩子才行。”

    “没有孩子,大明哪有什么希望?”

    “难道朕带着一群老头、老太太,开创盛世吗?”

    “传旨,依太祖制,无官无爵者,不许纳妾,纳妾者,一律发还原家,家中婢女、仆人数量严格控制,不许超过四人!”

    朱祁钰冷冷道:“一经发现,本人锤杀,三族不许科举;犯两次者,举族流放边关;三次者,诛族。”

    “官吏包庇者,同罪!”

    完了!

    皇帝又要祸害富户了!

    他是冲着人家妻妾多去的吗?肯定是钱财啊!

    皇帝钻钱眼儿里了!

    不过,这种风气确实应该管管了,若适龄女子,都跑去当富户的妾室了,民间如何繁齿人丁?

    社会风气完全败坏了,如何创造圣贤书中的大同世界?

    “陛下圣明!”朝堂上叩拜。

    “诸卿,说到嫁娶,朕也有心体谅天下百官。”

    “朕也知道,大明俸禄很低,朕这个主子,也没给你们谋些福利,反而处处苛责尔等,动不动就罚,动不动就杀。”

    “朕这心里呀,也过意不去。”

    “所以呢,朕打算做一件有利于你们的大好事。”

    “户部,把天下百官,丧妻未续弦的名单,呈上来。”

    “伱们也知道,这宫中啊,打发出去一批宫女儿,朕挑一些颜色好的、会体贴人的、会伺候人的,嫁给你们!”

    “都是在宫中伺候过的,必然家世清白,人品信得过,长相更是万中无一。”

    “朕亲自赐婚,让你们下值之后,也有个体贴人等在家里,在身边伺候着,也能安心为朝堂办事。”

    朱祁钰笑着说。

    朝堂上却全都倒吸口冷气。

    皇帝这是把密探,安插在他们身边啊!

    如今,他们上朝的路,都被戒严,说的话,都被汇总到宫中。

    甚至,青.楼营业,又是皇帝监听天下的地方。

    现在,要往他们枕边塞人了!

    哪怕他们几时几刻放了个屁,估计皇帝都知道了吧!

    比太祖更甚!

    “诸卿,意下如何?”朱祁钰问。

    “陛下关怀百官之心,微臣切身体会到了,谢陛下天恩!”耿九畴率先叩拜。

    百官跟着叩拜。

    心里琢磨着,若是没续弦的,立刻续弦,可不能让皇帝的手,伸进后院来。

    “诸卿放心,这些宫女儿无甚家财,但宫中给补贴一笔嫁妆。”

    “不至于入了门,被婆家低看一眼。”

    “那也有损天家威严不是?”

    朱祁钰笑着说:“家中有嫡妻的,也挑一个宫女儿回去。”

    “都是颜色好的,尚且年轻,你们努努力,没准来年抱个大胖小子。”

    “以后也好为国效力才是嘛。”

    朝臣一听,这是谁也躲不过去啊!

    一网打尽!

    论狠,还得看皇帝。

    胡濙指了指自己:“老臣这年纪,就没必要了吧?”

    “哈哈,老太傅,那些宫女儿给您当孙女还差不多大,如何当您的妾室?”

    朱祁钰笑道:“朕可不是供养不起这些宫女,像踢皮球似的踢给你们。”

    “只是朕也想为诸卿做一点什么。”

    “岁数大的,朕就不强塞人了,岁数尚可的,都领回去一个。”

    “家中有悍妻的,也不必担心,朕给你们撑腰,绵延子嗣,乃是天伦,谁敢不许?”

    您就别解释了!

    就是想监听我们,说得这么好听干什么呢!

    “耿九畴,天黑前把名单送进宫中,朕让宫女儿们挑官员,这宫中出去的,可不能受了委屈,朕给撑腰着呢。”

    这可坏了伦常了!

    女子怎么能挑男子呢?天地乾坤如何颠倒?

    可是,皇帝这是在给宫女撑腰呢,进了官邸,那就得端起大妇的架势来,得镇住场子。

    朱祁钰才给她们撑腰,省着进了后院,被人往旮旯一塞,他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嘛。

    皇帝,坏着呢。

    “微臣遵旨!”耿九畴不敢怠慢。

    朝臣只能捏着鼻子忍下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到了家里,女人能翻起多大风浪?找个老妈子,好好治她们,说不定还能让她们叛变,汇报给宫中假情报呢。

    看谁心眼多。

    朱祁钰心情不错。

    “陛下,昨晚巡捕营无故鞭打僧道,僧道遭受无妄之灾,心中多有不服,微臣请陛下责罚巡捕营,给僧道一个交代!”太常寺寺卿习嘉言,谏言道。

    “无故?”

    朱祁钰盯着他半晌,幽幽道:“这个词儿用得好,习嘉言,谁告诉你是无故的?”

    “是、是庙观主持去太常寺哭诉,微臣才在早朝上提出来。”习嘉言先把自己摘干净。

    “哪些主持啊?”朱祁钰又问。

    习嘉言立刻说出几个名字。

    “哼,倒是会猫哭耗子假慈悲,褫夺这几个人度牒,勒令还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