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奢靡之风-《厨艺大师》
第(2/3)页
方以智却又指了指那瓶酒,问道:“这酒还有卖的吗?”
伊凡:“……”
这酒要是能卖钱,他就不用费那么多心思去开小宛私房菜赚银子了。
“不卖。”
他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不过他心里却在想,是不是可以通过卖清蒸鳜鱼的方式来葡萄酒?
这个可以试试。
伊凡又指了指虾头蒸豆腐:“这个可以卖多少银子?”
“二两吧。”
方以智又报了一个数。
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个数字倒是正常了。
虽然豆腐加虾头的成本要低一点,可怎么说,这也是上品二等美味。
只不过这么一来,伊凡简单算了一下,如果他弄一桌菜出来,如果上十个菜的话,总价岂不是要超过二十两银子了?
这么贵,有人吃吗?
他还是对明朝的奢靡不够了解。
明朝到底有多奢靡?
这个问题,方以智就比他清楚多了。
在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富差距,别看普通老百姓大多在为一日三餐而奔波,甚至有老百姓已经连树皮都没得吃了,可官绅阶层却还在过着莺歌燕舞的奢靡生活。
就以吃的来说,官绅阶层的奢靡,可以奢靡到伊凡难以想象。
在明朝建国初年,因为朱元璋当过乞丐当过和尚的缘故,宫廷饮食虽然继承于唐宋,但还是讲究节俭,提出了“筵不尚华”的要求。
在朱元璋的带领下,举国上下都大行节俭之风。
很多地方大员,每天的饮食只不过是猪肉一斤、豆腐两块、蔬菜一把,招待朝廷使者也是四菜一汤,菜不过五样。
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朝政的腐败,奢靡之风日起。
到了明朝中期,这种奢靡之风已非常普及。
比如说宫中有名的“豆腐”,竟然是百鸟脑髓酿成,一盘豆腐,费鸟竟然上千只。
大臣之间设宴摆席,花费千金是常事。就算是民间最寻常的宴会,起码也是十几道菜,若是富户,更是有荤有素,山珍配海味,太少了的话是会被人嘲笑的。
到了明朝后期,这种奢靡之风更是发展到了极致。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张居正,这位被近代史学家梁启超评价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的万历朝权臣,他回乡葬父时排场极大,一路上的饮食也极其豪华铺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