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双喜临门-《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第(2/3)页

    刘襄是不在乎谥号的,死都死了,赞颂和诋毁又有什么不同呢?干嘛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重视当下便好,死后的事情他管不着,也不想费那个心思。

    刚跟昭姬小姐姐亲热了一会,有女使来报,辽东船厂报捷,王侍中求见。

    辽东船厂报捷?

    刘襄看完了将作监辽东工官的上表,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三十丈的大海船终于建造完成了,入水测试完全合格,下一步就是远洋海试。

    这是大汉水军走向远海的第一步,有了这种型号的船只,终于可以脱离海岸线了。

    长三十丈,宽八丈,舷高九丈,桅杆高十二丈,四桅六帆,一橹一舵,十六面桨,一层底仓,三层货仓,十八个水密隔舱,三层艉楼,双层艏楼,载重三千四百石的尖底海船。

    按照现代的标准,这是一艘长七十米,宽十八米,载重一百吨,满载排水大概一百二十吨的木制四桅海船。

    汉朝没有排水这个概念,刘襄只是大概的预估了一下,也不知道准不准。

    这船折腾了四年多才造出来,真是不容易。

    据辽东工官上表所说,此船用铁桦木做了一主两辅,三条龙骨,其余部位用橡木做的船材,全力开工,一年可造一艘。

    刘襄明白,提不起建造速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手船匠不足,船材经过近十年的积攒,造船绰绰有余。即便其他两种型号的桨帆战舰一直在开工,风干好的木料也足够使用。

    并州、幽州的山林之中,好木料多得是,朝鲜半岛的木材资源也是数不胜数,采伐出来,经过三年风干,堆得辽东和海阳船厂遍地都是。

    他缺的是工匠,是技术。

    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什么时候才能造出郑和下西洋所用的,那种两千料福船呢?更大的五千料的宝船,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巨舰。

    “料”这个概念应该是宋朝以后才有的,在明朝成为普世标准。

    但现代那会,“料”到底是个什么标准,说法很多,因为明朝的造船技术在清朝断代了。

    有说是体积单位的,也有说是造船船材的,还有说是浮力单位的,怎么计量也是说法不一。

    如果按排水来算的话,普遍认为是两到三料为一吨。

    想一想明朝初年那种千吨级别的大船,似乎辽东船厂新造出来的百吨海船,一下子就不香了。

    刘襄赶紧把这个想法抛出脑海,刚学会走路,不能好高骛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