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改革官制-《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第(2/3)页

    其下设六部。

    任命沮授为吏部尚书。

    提典农中郎将范贤为户部尚书。

    任命皇甫嵩为兵部尚书。

    提河堤大使袁敏为工部尚书。

    任命满宠为刑部尚书,刘襄很看好这个酷吏,成为跟田丰一样的,砍杀世家大族的利刃。

    提国子监祭酒刘表为礼部尚书,大鸿胪改为鸿胪寺,任命荀谌为鸿胪寺少卿,划归礼部管辖。

    刘虞主持登基大典有功,官复司徒。

    可官制改组之后,三公就是个位高权不重,只有荣耀的吉祥物,他主要的精力会放到宗正的事务上面去,因为刘襄要实行改版的推恩令了。

    正确的名称是爵位继承法。

    不但针对宗室的王侯,勋贵的爵位也一并管理。

    爵位继承法规定:后代若要继承爵位,需要经过宗正府考核,分文、武两试,合格之后,方能承爵。

    若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第二年降爵一等继续考核,若还未达标,第三年继续降爵,以此类推,直到达标为止。

    明说了,不是不给爵位,前提是,你的后代得有能力,废物点心就老老实实的做个富家翁吧,别来掺和爵位的事情。

    养一堆躺在祖宗功劳簿上的纨绔子弟,只会拖垮朝廷的财政,这事要尽早杜绝。

    能不能承爵,全看能力,谁也挑不了理。

    众所周知,考试这玩意,考生能作弊,考官也可以作弊,出题的更是能作得天衣无缝,放不放人承爵?怎么放?还不是看刘襄的心情。

    所以刘虞的压力很大,自古以来,削藩降爵都不容易,不能硬着来,只能用考试作为缓冲,初试此法,宗正必须要有威望,以后定为永例,就轻松得多了。

    只是希望后辈子孙,不要把这事玩成黑幕重重的烂泥塘子就好。

    其实不只是勋爵要考试,官吏选拔也要考试。

    刘襄治下的选拔制度暂时还是查举制,科举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他下令,举了孝廉的要进太学学习,考核达标之后去各个署衙观政半年,之后才能选官。

    期限三年,三年都没考过的,罢黜孝廉资格,举荐之人罚俸。

    举茂才的一样要到太学考核,合格的去观政,不合格的在太学学习一年,一年后若还是未能考核过关,那就回家继续学习去吧,举荐人罚俸。

    举高第被取消,以家世取人的行为,刘襄不认可。

    举端方的与孝廉等同,道德君子还是要给予一定的机会的。

    用太学考核一遍未来官吏的才学,也为今后的科举打一下前站,等时机成熟,便可以自然而然的完成过渡。

    刘襄不会用九品中正制选才,但他采用了官吏的品级制,分了九品十八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