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会试放榜了-《寒门小娇妻》


    第(1/3)页

    与高考一般,高考之后的改卷老师们可以说是加班加点的批改试卷,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也要以最快的速度,让高考的成绩能够尽快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会试的判卷官们也是如此,不过相对于高考的庞大数量考生,参加会试的读书人数量就要少上许多了。

    同样的,判卷官也是要少上不少。

    但与高考不同,他们审查的文章,这种主观能动性很强的东西。

    自古以来,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

    与比武能够分出高下不同,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好文章在各人的眼中定义是不同的。

    因此虽说只有这几千人的试卷,对于判卷官们而言,也是一场极为浩大的工程。

    不过有有条不紊的判卷,定名次程序之中,这次会试的最终结果也是终于落下了帷幕。

    正德十五年,二月二十九。

    这一日,也正好是会试放榜的日子。

    无数参加会试的考生对这一日都是翘首以待,毕竟这对于参加会试的考生们来说,绝对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一刻。

    如果能在会试之中脱颖而出的话,那他们就是准进士了。

    要知道殿试向来是不做黜落的。

    只要通过了会试,能够做到榜首有名的话。

    他们就算是在殿试之中发挥不佳,也是一个进士头衔。

    故而,此时在京城顺天贡院前,无数的考生都在翘首以待着,就等着放榜那一刻的到来。

    不过与普通的县试、府试、院试,甚至是已经登堂入室的乡试相比较。

    这会试的形式却又有那么一些不同。

    在这一日中,那些来京城赴考的考生们。

    他们是不会亲自跑去贡院看榜的,虽说这次放榜是关系到自己一生之命运的大事件,但对于每个考生来说,他们已经是举人身份。

    在这个时代也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

    这种情况下,那些士子们就算是再怎么想去现场,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成绩,也要顾忌到自己的身份。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装一装。

    要显示出自己不慕名利的风度。

    所以这些考生们,他们大多是各自呆在自己的客栈,或者是就在会馆里等着。

    要知道自从杨朝以来,中原的科举制度已经是进行了许多年,因此也就早已是形成了相关利益链了。

    故而在还没有正式贴榜的时候,早就会有各方的报录人。

    这些人都是善于钻营的家伙,他们与贡院里的人串通一气。

    只要贡院那边正榜填一个名字,这中了的士子名字,,籍贯。

    以及他们在京城之中的住处都会在第一时间传达到报录人的那边。

    等到这个时候,这些报录之人就来事了。

    他们会派出人去报信,正如乡试之中所做的一般。

    这些负责报信之人,他们会敲锣打鼓,吹打着唢呐,扔着鞭炮。

    以最快的速度往士子所在的地方赶去。

    他们赶的可是金钱,所以一个个的都分外积极、分外的兴奋。

    要知道那些听到自己中了的士子,他们只要是接到了这些人传达过来的喜报。

    兴奋之下,自然是一个个的出手慷慨。

    即便是没有参加会试,他们也是举人身份。

    穷秀才,富举人。

    穷酸秀才和举人,这是两个阶层了。

    一旦能够中举,立刻会有乡绅不要脸的贴上去。

    就像范进中举一般,那些乡绅都是赶着趟儿给中举的举人们送钱、送礼物的。

    而且他们的出手普遍都颇为阔绰。

    如果中了举人的士子,他们背后有个家族什么的。

    这时候,那个家族就会跳出来又是给钱、又是出力。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说的就是这般。

    虽说这听起来十分的势利,但所谓的世态炎凉,不就是如此这般么?

    所以一旦是中了举人的话,差钱是不会差的。

    而且如果他们在会试中选,那就是贡士了。

    就算是他们在贡士之中属于吊车尾的存在,但是只要中了的话。

    那在殿试里他们不会被黜落,那也是也是三甲进士。

    和举人的身份相比较,进士更是显贵、非同一般。

    而当上进士定然是要当官的,所以他们就更是不差钱啊!

    虽说有“寒门贵子”一说,但无论是眼下这个时代,还是说后世。

    “寒门贵子”这句话,只是安慰广大普通老百姓的安慰话儿。

    寒门难出贵子才是这个世界的现实。

    毕竟在这个时代,读书可是要花钱的,而且是大价钱。

    一路读书读上来,那花费的钱财可就大了去了。

    而能够供一些读书人考到进士,这其中所花费的钱财更是令人咋舌。

    故而一般而言,能够中进士的士子,他们家里不说家财万贯,不缺钱这一块是大部分。

    所以这些报信之人,往往只需要很是谄媚的说上一些吉利话儿,就可以从这些士子的手中得到不少的钱财。

    如果遇到那些本就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那可就不得了了。

    只需要从这些富贵人家公子哥儿的手里漏出一些来,就足够养活一大帮子人。

    所以这些报信之人,才会如此之积极。

    毕竟“天下之大,熙熙囔囔,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没有什么利益的事情,想来也没有人会费尽心思去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