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他收到请柬的时间点,他的国家由于北伐失利,符离大败,和金国签订了“隆兴和议”。他的官家本来有一颗重用主战派,想要收复失地的心,却因为这场战争的失利而懦弱不前。 他需要一场胜利,向宋人证明金人并非不可战胜,就算岳武穆不在了,他辛弃疾亦能扛起抗金大旗! 眼前这个副本就很合适。 对手是灭了金国的蒙古人,并且朝廷全在关注着这里,只要他能堂堂正正赢一次……赢一次就好!后面两场比试至关重要,肯定很多人争夺,他不一定能抢得过,只有这一场,是他一定能争到手的! 辛弃疾只觉得好像有一粒胡麻大小的虫子,在他心底钻来钻去,痒痒的,一股骚动促使他咬紧牙关,对着赵匡胤一拜到底:“弃疾请战,求【太】【祖】成全!” 赵匡胤一时迟疑,就听到轰咚一声响,辛弃疾朝着他行五体投地大礼,额头贴着地面:“弃疾请战,求【太】【祖】成全!” 赵匡胤急得把人扶起来,道:“何至于此!你若想战,就去吧!” 辛弃疾听了这话,唇角忍不住微微往上翘,露出一个小小的微笑:“谢【太】【祖】成全!” 赵匡胤看了他一眼,叹气之后,转身拉过宋孝宗的手,蛮横地说:“朕今天就在这里和你说清楚,进去之后,一切都听辛弃疾指挥,哪怕他要你自尽鼓舞士气,来一出哀兵必胜,你也要听他的。你若以皇帝身份压他,非要指挥他行事,老子就废了你这个皇帝。” 赵匡胤冷冷地说:“朕身为【太】【祖】,多少还是能决定我赵家皇帝这个位置上,可以坐谁。” 宋孝宗咔嚓咔嚓刮着自己的指甲,低头应是。 赵匡胤又看向这个队伍的第三人:“至于你……” 那是一个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的儒生,还没自报姓名,赵匡胤不认识。 儒生拱手:“朱熹见过【太】【祖】。” 赵匡胤呆了片刻,忍不住问:“你不算名人?” 怎么会和辛弃疾挤一个请柬? 朱熹“唔”了一声,十分无所谓:“兴许是乾道元年的我不过一布衣,名声尚未达到永垂青史的地步。此前我有看到绍熙元年的我,或许他有请柬。” 宋孝宗禁不住扭头看了朱熹一眼,心中只觉可惜。 辛弃疾这人脾气真的特别硬,他这个当皇帝的让他用请柬带另一个人,辛弃疾直接就拒绝了,一定要填上好友朱熹的名字。也不管朱熹当时已是辞职回家,远在崇安。 万一请柬有距离约束呢!万一请柬非要被邀请者当面同意,而非是填了姓名就能一起带走呢。若是如此,岂不是浪费了一个名额? 宋孝宗心中有怨怼,但他不敢现在发出来。 赵匡胤得知这儒生是朱熹,放心了:“如果是你,便不用担心辛弃疾后方不稳了。” 辛弃疾自豪地说:“元晦一心抗金,他只会支持我。” 朱熹之所以辞官归隐,就是因为其反对隆兴和议,向宋孝宗面奏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然而宋孝宗被打没了心气,没有采纳朱熹的主战思想,导致朱熹心灰意冷,远离朝堂。 而如今…… 朱熹向着辛弃疾这边侧了侧头,笑着说:“是的,吾友,吾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还是那个剧本,还是那个工具人襄阳安抚使吕文焕,拨给了辛弃疾三千官兵。 上一场,朱厚照没用上这三千官兵,但辛弃疾不一样,他把这三千官兵收拢起来,开始操练。 好友朱熹好奇:“幼安,难道你只需要训练三天,就能让这些士兵如臂使指?” 宋孝宗一下子激动起来。 如果是这样,抗金也未尝不可。辛弃疾居然是这样一个练兵奇才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