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六-《六零年代大厂子弟》


    第(3/3)页

    戴立军虽然岁数不小了,但是眼神着实不错,站在他的位置,可以看到那个表格是采集学生信息的。

    除了学生本人的信息,还需要填写家长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教育背景、政治面貌、工作单位、职务和通信地址等。

    戴立军老两口在后面小声嘀嘀咕咕:“学生娃上学咋还得填写家长的信息呢?

    知道通信地址有啥用,老师还能找去家长的工作单位吗?

    有事让学生带个话,哪个家长敢不来呀!”

    前面那位学生的奶奶显然也与戴立军有同样的疑惑。

    慢腾腾地填完表格的前半部分后,在填写直系亲属基本信息的时候,笔尖悬在半空,迟迟没有下笔。

    那位负责办手续的老师显然是没时间跟她磨蹭的,见她迟疑着不肯填,就出言催促了一声。

    然后,那个奶奶就在上面填写了自己的名字,工作单位是某区的环卫局,职位写了退休。

    老师低头看了一眼,蹙眉说:“需要填写孩子父母的具体信息。”

    那奶奶仍是拿着笔不肯填。

    “后面还有那么多人排队呢,我不可能一直等着你们。”

    老师忙碌了一上午,遇到这样的家长,终于不耐烦了,“您先去旁边继续填吧,填好以后我再给您办手续。”

    随后就招手让后面的家长上前。

    戴母赶紧推着老伴上前,又给孙女使了一个眼色。

    戴敏敏回给她一个收到的眼神,看着老师将报名表交给爷爷以后,就笑眯眯地与老师问了好。

    “老师,我爷爷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这是他第一次来学校帮我报名,可能有些地方填写得比较认真,速度会慢一点。

    您多包涵啊!”

    老师抬眼多打量她几眼,见这孩子长得漂漂亮亮的,谈吐大方,穿着打扮也不像普通家庭能养得起的。

    遂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敏敏见她一直焦虑地看手表,便提议道:“老师,要不我帮您把表格发给后面排队的家长吧,要是哪个家长随身带了钢笔,可以让他们将表格提前填好,免得占用您太多时间。”

    老师瞅瞅后面那一长串的队伍,先数出十张表格交给敏敏。

    “那就麻烦你了。”

    敏敏应了一声,就拿着表格往后面走,还按照刚刚看到听到的内容,叮嘱几个家长不要忘了填写直系亲属的信息。

    老师见她办事有模有样的,便低头去看戴立军正在填写的报名表。

    这孩子在小学里当过班长,父母居然都是大学生,这种高知家庭在他们学校也是比较少见的。

    戴立军低着头奋笔疾书,旁边的老太太却迟迟没有动笔。

    跟在她身边的小姑娘劝道:“奶,既然学校要求必须填写父母的信息,您就如实地写吧!”

    “我这边填写上倒是没什么,但是万一你又在学校被欺负咋办?”

    老太太皱着眉纠结。

    “我又长大了一岁,他们欺负不了我。”

    老太太默默叹口气,心说,你长大的同时,人家也在长大。

    要是想孤立排挤你,照样摆脱不掉。

    她琢磨了半天,察觉到对面还有老师在直勾勾地盯着,老太太别无他法,只好主动跟老师商量。

    “您看只填写我的信息行不行?

    要是孩子在学校有什么事,学校找我过来就可以了。”

    老太太犹豫片刻,还是跟老师小声透露道,“我孙女在小学里曾经因为父母的职业问题被同学们欺负排挤过。”

    老师动作一顿,也不去问她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只说:“你如实填写就行了,这个报名表只是学校做统计和备案用的。

    并不会给学生看。”

    老太太松了口气的样子,把儿子媳妇的工作单位写了上去。

    附近几人都挺好奇她儿子到底是干啥的,咋还能让孙女在学校被排挤呢?

    结果探头一看,区环卫局。

    老师看到以后,面上没什么表情,心里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倒是敏敏,没弄明白那个女生为啥会因此受到排挤。

    从教务处出来以后,敏敏小心地搀扶着太奶,将刚才报名时候的小插曲说给她听。

    “太奶,你说她为啥被同学欺负呢?”

    “在环卫局工作,多半就是环卫工人了。

    不知道北京这边怎么样,但是在滨江,早些年掏粪工也算在环卫的编制里……”

    敏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你刚才离那个孩子也挺近的,她身上要是有什么不妥,你应该早就察觉出来了。”

    戴立军的脸色不太好看,“在学校好好跟同学相处,不要欺负同学!环卫工是正式编制,铁饭碗,那些嫌弃人家的,兴许工资还没人家高呢,也不知道有啥可得意的。”

    敏敏连连保证一定跟同学和平友好相处,不欺负同学,才算是让爷爷的表情好看了一点。

    原本以为这个假期就是在陪伴几个老人,以及买买买中度过了。

    却不想,过了没两天,她爸往家里搬了一台电视机。

    “外面天气挺热的,每天下午不出门的时候,你们就在家看电视吧。”

    也省得老太太们出去乱花钱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