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翌日车陀军只在上谷城留下五千守卒,扼住这个兵家要地。 剩下十余万大军再度开拔,朝着最近的藩镇靠过去,如今攻势逆转,车陀人进可肆意杀掠,退可据守上谷城,该着急的反而变成了狮俞人。 ……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会相通,杨本忠只会觉得朔林镇的守备聒噪。 上谷城沦陷的消息令人难以置信,杨本忠率八万大军驰援,结果一日之后只剩万余吓破胆的残兵败卒,即便是这两个消息,都完全比不过郑信叛敌更来的令人惊诧。 要不是逃出去的残兵身上多少都带些伤势,惶惶的精神状态显然是刚经历过一场恶仗。 朔林守备方化昀都要觉得杨本忠是在拿他开玩笑。 只是很快方化昀就笑不出来了。 派出去打探情况的哨兵只回来了三骑,还是在离朔林镇不到二十里地吃的埋伏。 方化昀只能先把郑信叛变的事情放在一边,调动藩镇兵马布防,只求能够拖延住车陀人的脚步。 与有山可依的上谷城不同,朔林镇过去虽然也是边陲重镇,但附近都是大片的平原,这些年有上古城作为屏障,懈于武备早已没了一战之力,一旦被车陀人大军包围住,根本无法挡其锋芒。 方化昀的想法,也不过是拖延上几日,等待其他几镇的守兵来援。 只是这个想法遭到了杨本忠和钟准的强烈反对,用杨本忠的话说,此举无异于让车陀人围点打援,对方只要围着朔林镇以逸待劳,其他几镇来的人少了,就是给车陀人送菜,来的多了,车陀人掉头就走便是。 丧失了主动权无异于被动挨揍。 杨本忠的想法,是舍弃朔林镇,将兵马沿途散开藏起来,引诱车陀人不断深入,然后从后面切断车陀人的补给,只要断了补给,车陀人无异于瓮中之鳖,唯有死路一条。 抛开正面战场上的影响因素,杨本忠的确是一个合格的主帅,只是他的这个建议注定不会被采纳。 原因无他,方化昀的职责就是镇守朔林,倘若真照杨本忠的建议舍弃朔林镇,自己这个藩镇也算是当到头了。 车陀人要是真如他所言,深入作战,那自然是大功一件,可一旦对方在占领朔林后就停止脚步,那不费一兵一卒将军事重镇拱手相让的罪名,可全都压在他的身上了。 (本章完) wap. /89/89770/31066041.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