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秦游君还以为从丽静姐那里知道点台内风向,把选秀主题搞得“正能量”就会收获领导们的青睐,哪知道同质化节目,资源重叠浪费这一关他都没考虑过,更别提果芒台是被重点盯防的“出头鸟”,要有动作,台内的步伐调整得先一致。 “我是这么想的,音乐是一直有土壤,听歌是全年龄段都能喜欢的事物,选秀又是最好的关于梦想啦、成名了的载体,容易营造悬念,吸引观众眼球,这是市场的大分类,我只是在这个热门分类下尽量把节目策划的有新意,更具看点一点; 至于后面那份预案吗,民以食为天,美食某种层次来说是精神与味蕾的双重享受,有时候就算吃不到看别人制作、享用美食,群众们至少不会厌恶。 我翻过过不少国内外的有关食物主题的节目策划,大多数都是集中在室内厨房一类的环境拍摄,要么主打烹饪教学,要么就是借着烹饪教学,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做文章,还是那套明星引流的模式,只不过是套在烹饪旗下,还能显得明星接地气——会炒菜也是加分项,让观众觉得你懂生活吗。 这类节目也一直有一定的土壤。 但也正是因为大家都这么搞,来来回回都是名人引流,我就想做点不一样的。 我看《蔡岚叹名菜》里面,节目组借着传统名菜的话题说过快餐的侵入,对健康的要求,不三不四新派菜的发展,让人感叹有些东西丢失了。 说一碟咕噜肉,原来是要花上十五分钟以上才能做好,现在很少有厨师肯把山楂溶在片糖之中再来做了,还说吃尽鲍参翅肚,穷凶极恶的暴发户心态一定会成为历史,人们总有一天回归平淡。 我觉得这个立意不对,饮食习惯向来是会根据时代变化而变化的,20年前跟20年后能一样吗? 国家繁盛,农业发展,家庭菜肴又是一成不变的吗? 与其说什么暴发户心态,不如说人民富起来了,他们有权选择改变。 当然,我不是支持什么鲍参翅肚,而是不要把目光局限于一地,你拍的是什么节目突出的就是什么,大部分人的生活都远说不上豪奢,又哪来的回归平淡,与其说饮食改变,不如说生活节奏快了,地与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迅速被拉近,快餐的兴盛,只是因为方便,适应很多人的需求。 我要是没时间煮饭,炒的菜又不好吃,我也选择快餐,只要我的生活条件支持的起,怎么选都是各人的自由,不应该用一套标准衡量所有人。额……抱歉。” 大谈特谈的秦游君忽然注意到王总监一直在看他,顿时停口,感觉自己讲得有点多,太罗嗦。 “没事,我就是想知道你思考这份提案时的原因吗,我主持《调查大发现》的时候,还是台里来了任务,说是今年要搞几档人文纪实类节目,我才想到抓住一些有意思的民生问题,用科学实验的方式解惑、破除谣言。你说的这些很有道理。” 王宽用继续的眼神期待着他,秦游君也就只好从那日看过这档节目最真实的感受,又有具体编辑时反复总结亮点的心态,说道:“就是想呈现一方水土一方人吗,不搞什么名人,那太高大上了,我就想啊,咱们华夏地大物博,各地都有自己的美食特色,能把这个描绘出来,那是不会差了的。 谁不对自己的家乡美食自豪,这种自豪感就足够做文章了,不请名人,还节省资金,那些真正懂美食、有节目效果、在镜头面前不露怯的人还是少,不好请。” “哈哈。” 得到这种创意说辞,王宽不由乐道:“我们果芒台还是很有号召力的,你真要请蔡岚,台里自然会去邀请,都没试过,你就觉得不好请了,别的不说,会做菜的演员可不少,他们的镜头感是不用我们担心的,人家那是专业,你提个要求,人家自然会想办法诠释出来。 我那档节目,都是台里专门邀来高校人才帮忙设计实验。” “嘿,不用请,不用请名人,我就是怕台里觉得我这方案不合大流,就邀请位明星来,那就脱离策划的初衷了。” “这么想也对。” 王宽对秦游君所描述的内容风格还算肯定,“这份策划书你写的没《新世代》那么详尽,等你完善一下,上面大概率会以此建立一个专项组,你就安心把节目流程梳理清晰。” 王宽正正说道秦游君的心结上,他就怕有人胡乱插手,把节目的录制方向搞变形——不瞎改,节目出成绩,他功劳肯定不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