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数次上书,主动请罪。 总而言之。 这位稳居庙堂数十年,从而屹立不倒的左相,很会审时度势。 选用紫金山,一是立学宫,与圣地唱对台戏, 二是找个由头,借机清理佛门、道门等残余势力。 “陛下,再立学宫之事!极为重大,还请三思!” 工部尚书硬着头皮规劝道。 大周天子上位以来,被抄家、被流放、被下诏狱的官员,拢共已有数百名之多。 光是那一桩金沙帮的漕运大案,涉及牵连的人数就超过两百。 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员,便不下十位。 杀得人头滚滚,心惊胆战。 这个时候站出来,违逆陛下的意思,其实不太聪明。 “宋爱卿有什么高见?这里不是金銮殿,没有那些繁文缛节,君臣规矩,你可以畅所欲言。” 赵穆笑意依旧。 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书,乃是寒门出身。 之前籍籍无名,勉强混上一官半职,当了都水清吏司的主事。 后来被他一手提拔,官拜正二品。 这样的升迁速度,简直像是坐上火箭。 工部尚书看到陛下没有雷霆震怒,稍微定了定神,解释道: “上阴学宫立于大楚境内,是为圣人城,往来皆是世家子弟,大族门阀。” “每年的确培养众多良才美玉,国之栋梁。” “甚至连大周、大虞都常有官宦门第的嫡子、庶子,跑去求学,莫不以成为上阴学子为骄傲。” 这一番话好似地图炮,让许多出身世家门阀的朝中大员都低下头,以袖掩面。 没办法,上阴学宫是天下士子梦寐以求的圣地。 连左相、闻太傅这样的肱股之臣,都曾是其中的一名学子,更何况其他人。 “宋爱卿继续说。” 赵穆饶有兴致,把玩着手中金盏。 “陛下,微臣并非觉得再立学宫有不妥之处。” “事实上,我大周确实应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传道受业解惑之所!” “但要有良师,要有声势,更要有够分量的学问,否则空有学堂百座、空有圣贤典籍,怎么也比不过大楚的圣人城!” 名为宋义的工部尚书诚恳说道。 他知道陛下对教育极为重视。 甚至将其定为国策。 否则。 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开科举,建学堂,编写启蒙童书。 但,要是没有合适的条件。 那座立起的学宫,只会成为笑柄。 “宋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左相,你怎么看?” 赵穆收回视线,转而望向另一边。 虽然说,他并不怎么瞧得上左端云的帝王之学。 但对于文圣门徒所总结出来的那一套见解,法、术、势三者合一,颇为几分认同。 一朝之主,九五天子,不应该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 否则,很容易造成倾向。 使得朝臣都往某一边倒过去。 “臣以为,陛下圣明,万事万物皆了然于心,怎么会想不到这些问题。” “左先生三进三出书山学海,学究天人,修养深厚,乃是天下士子的楷模和表率。” “此为学宫之良师。” “再者,陛下如今成为周天榜首,名传天下。” “论及声势,谁能比之?” “至于两座学宫的学问高低,谁为正统?” “想必陛下更是早有定计,无须老臣再来多言。” 左相面容严肃,语气平淡。 工部尚书宋义哑口无言,苦笑一下,老实坐回席位。 上阴学宫的左端云,这人的大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上一次金鼎论道,拔得头筹的超拔人物。 撑起一座学宫,倒是没什么问题。 赵穆洒然一笑,无声感慨道: “宋义只能当个尚书,而人家可以坐稳左相之位,并非全然没有原因。” 对于局势的把握,细节的观察。 左相要更清晰,更敏锐。 “新学宫的大祭酒之位,朕决定交给左先生,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赵穆做事向来讲究效率,既然提及到稷下学宫建立、选址等事,那就干脆定下左端云的身份。 “合该如此。” 闻太傅颔首。 左相赞同。 其余人等纷纷附和。 “陛下,如今右相之位空悬,以左先生之大材,可当此大任。” 闻太傅忽然又说道。 赵穆嘴角微翘,再次感慨。 这些能屹立不倒的老臣,没有谁是省油的灯。 把自己的心思,猜得很透彻。 “准奏。” 赵穆颔首。 授予右相之位,左端云就等于被绑上大周的战车。 他的气数与王朝国运,紧紧地拴在一起。 左端云面色平静,缓缓起身,拱手拜谢。 他已经想好了,若想传承文圣一脉,再进一步。 就要拿住大周天子所说的那八个字,才好另辟蹊径,自立门户。 做祭酒,当右相,都是为了积累。 “十一皇子监国有功,也该赏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