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苗青,虫黄,铁红-《斫宋》


    第(2/3)页

    林捕头叹道:“经略使也无奈的事咱们小人能怎样呢?”

    李寇可不知这两人说的话,但他知晓不少人将他看作非常之人。

    这必然少不了折可适的宣传。

    李寇对此不置可否的。

    他推着手推车沿街叫卖,偶有熟人路过也会指着他笑。

    此莫非李大郎乎?

    大丈夫安可劳碌于贩夫走卒之列?

    李寇对此视若不见全然没有生气,燕雀尔——尔等安知吾鸿鹄之志?

    他今日又回到县学门外。

    那门子见了便笑,只是今日竟不敢来蹭饭。

    李寇盛一碗饭放在车上,半晌不见来只看他冲他笑。

    这厮毛病乎?

    “大清早,一碗热汤最好,请!”李寇招呼道。

    此小人尔!

    然他自这小人口中,已得诸多求学讯息。

    譬如对宋代的科考制度之理解。

    李寇原以为县学与州学是有普本与重本之区别。

    如今他才知道这两者都是中学。

    门子吃得口滑便告诉了他,若他有名师或官员推荐,便可经由县学入学考试,在县学外舍乃至下舍读书,年考时成绩优秀,在同舍学生当中有三甲之成绩,便可由外舍升内舍下舍,下舍年考入上舍,如此便是初中样式。

    县学上舍年考后成绩优秀,在规定名额之内便可入读州学下舍。

    以此类推直到上舍读完,自觉有实力或者老师认可后便可有三个选择。

    要么游学,结识名家交通士人而后准备礼部的科举考。

    要么便是考入太学,而后再参加科举考或者太学考核优良回到原籍为流外官或者吏胥。

    这两者寻常人家很难走通。

    普罗大众便走第三条路。

    那便是州学上舍考核后直接参加科考。

    这条路对于关西尤其渭州男儿极其艰难。

    时至今日渭州曾出几个进士?

    倒是有几个同进士身份。

    这便有了一条捷径。

    门子曾言若科举之前便有官职,那便准备充足等待大考参加锁厅试。

    换而言之便是转官行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