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比如对于战斗机来说,要求航发的大修寿命达到一千小时,也就是说发动机可以持续使用一千个小时才需要进行大修,又比如民用客机使用的发动机,如果大修寿命达不到最低要求,那么就没有任何的运用价值。 WP系列发动机以及最早的一批WS发动机,甚至大修寿命没法达到两百个小时。这样的技术标准根本没有办法投入实际使用。这些指的是军用标准。 基于JT3D涡扇发动机研制出来的军用版本涡扇发动机TF33,在多种机型上广泛使用经久不衰,靠的是稳定性和超过一万个小时的总寿命。而普惠公司前几年生产的改进型JT3D,据说拥有了一万两千个小时的总寿命以及超过三千小时的第一次大修寿命。当然,军用和民用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民用发动机的寿命远远高于军用发动机,这是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的区别。 事实上,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Y10客机使用的WS-8(既WS-7的真实历史编号),就一直没能解决寿命问题,叶片是其中的关键。而斯贝发动机的国产化型号WS-9,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一直搞到二十世纪末,才完成全部国产化工作。可想而知,叶片的质量是多么的关键。而制造出好的叶片,则有两个条件影响着——好的材料、好的加工工艺。 眼下,起码李路手里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两项基础条件,尤其是加工工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到手,让红星厂从没有任何研制能力一跃成为国内有能力加工合格叶片的工厂!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寿命关键在于叶片,叶片越好,寿命越长。 姚太航显而易见非常非常的清楚红星厂具备的这两项能力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加工工艺,他几乎能够看到WS-7成品之后,第一次大修寿命能够轻而易举的突破两千个飞行小时。 别说驱赶,你现在就是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不会离开零号车间半步。他直接干脆的要求在零号车间边上建设研究所,把WS-7航发的项目组就放在那里。好在零号车间有些庞大的空间,他的要求全部得到了满足。 这就是红星厂零号研究所的由来了。 拿下WS-7,红星厂就有了一个绝对的招牌产品——一款可以用于军用、民用飞机上的通用性良好的量产型航空涡扇发动机。李路还真的对Y10是否能够投产没有很迫切的期望。 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的Y10,是一家私企的在研项目,而不是有政治、军事考量的大飞机项目。换言之,李路考虑的是——这个客机搞出来,卖给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