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学良苦涩道:“可惜那奸细是谁,现在都没找出来。” 周赫煊问:“大帅的丧事什么时候办?” “现在哪有时间办丧事,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张学良已经焦头烂额了。 周赫煊道:“东北现在局势如何?” “总体上还算平稳,”张学良头疼地说,“南方政府和日本人都在拉拢我,奉军降临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易帜,一派主张自立。我夹在中间难以抉择啊。明诚,你帮我出出主意吧。” 此时奉军将领当中,还真没有谁敢提出投日的。不管是旧派的张作相,还是士官派的杨宇霆,都是坚定的仇日分子。 日方暗中拉拢好几次杨宇霆好几次,都被他拒绝了。 日本人随即觉得张学良年轻好控制,各种软硬兼施,希望能跟张学良达成密切合作。 张学良自然不肯答应,就算他愿意,手下的将领也不同意。那些将领更倾向于自立,不管日本人,也不管南方国民政府,奉军自己经营东北的一亩三分地。 面对张学良的问计,周赫煊说:“六帅,这件事根本不用我多嘴,其实你心里早就做出了决定。对吗?” 张学良愣了愣,随即苦笑道:“还是明诚知我。” 张学良是很看好常凯申的,认为北伐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极高,而且有自己的革命理念,常凯申也是能让中国富强的领袖。 嗯,太过高看了。 周赫煊打开皮箱,拿出常凯申的手书、挽联,以及他自己的《菊与刀》样书,说道:“六帅,我这次来奉天,给你带来了三样东西。” 张学良首先打开挽联,只见上面写道:噩耗惊传,几使山河变色;兴邦多难,应怜风雨同舟。 这副挽联充分暴露了常校长的诗词水平,不过胜在浅近直白,而且也表达了对张学良的接纳之意。 “有心了,”张学良都不用读信,就知道里面写的什么,他问,“明诚,你在南边当官了?” “没有,”周赫煊说,“我帮常司令做说客,从大义上讲,是为国家和平;从小义上讲,是为尽快打通东北到山东的救命粮道。” 第(2/3)页